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钱 > 百事通!非车险“报行合一”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百事通!非车险“报行合一”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5-10-14 09:05:51

□本报记者 朱艳霞 房文彬


【资料图】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非车险领域正式启动“报行合一”。中国人保、平安产险、中国人寿财险等机构表示,坚决拥护并全面贯彻落实监管要求,把《通知》精神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内在动力和行动指南,全面提升公司质量效益与发展韧性,为促进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强化内部管理 落实监管要求

所谓“报行合一”,是指保险公司实际执行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要与向监管部门报送的备案材料保持一致,不得通过虚列费用、拆分保费等手段突破备案标准。

《通知》明确非车险业务“报行合一”要求,提出加强费率管理,严格条款费率使用,优化考核机制,健全保费收入管理等。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报行合一”已在车险领域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推动了行业降本增效。财险业综合成本率创近10年来最低,综合费用率创近20年来最低。

“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助于行业回归保险本源,推动行业主体更加准确研判风险,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充分发挥保险业‘两器’功能,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中国人保将全面贯彻落实监管要求,坚持合规经营,为促进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国人保表示,“我们将落实非车险‘报行合一’作为2025年重要工作任务。公司层面,成立非车险‘报行合一’工作专班,建立集团指导、子公司总部统筹、分支机构协同的工作机制,专项推进;行业层面,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协同主要主体在山东、云南等区域推进‘见费出单’。”

当前,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伴随承保不规范、费用过高、持续亏损等问题。平安产险表示,《通知》颁布正当其时,是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的重要举措,将推动行业主体更加准确研判风险,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充分发挥保险功能,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

“平安产险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为此,公司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度参与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条款备案、系统改造等准备工作,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风险保障服务,确保在11月1日新规正式实施时全面达标。”平安产险表示。

中国人寿财险表示,公司将积极贯彻落实《通知》要求,聚焦合规、质量、效益,强化条款费率和中介管理,第一时间开展政策解读、宣导,切实推进非车险“报行合一”工作走深走实,保障非车险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消费者和市场的长期稳定。

转变经营理念 坚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非车险业务占比逐年提升。2024年,行业非车险保费收入7770亿元,近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10%以上;保费占比由2020年的39%提升至46%。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非车险“报行合一”,中国人保已参与和预先启动多项重点工作,包括参与首台(套)、首批次保险及安责险行业示范产品研发、预先启动非车险产品改造工作、全面启动非车险费用治理等。

比如,在预先启动非车险产品改造中,中国人保对现有非车险产品和条款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性评估,率先启动企财险、雇主责任险和安责险产品改造与定价模型升级,从源头保障符合“报行合一”的政策要求。在全面启动非车险费用治理中,中国人保制定《营销费用治理优化工作方案》,优化营销费用管理模式,从产品、客户、团队维度明晰费用应用场景、列支形态和配置规则,实现产品、业务与营销场景的精准匹配和闭环管理,确保费用支出真实、透明、合规。

“《通知》明确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加快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型。这一导向有利于推动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平安产险表示,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强化合规经营、提升质量效益、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考核权重,引导各层级科学规划业务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韧性。同时,《通知》的实施有助于遏制市场无序竞争,推动构建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险保障。

关键词:
x
x